果又被贬去了越州了。”
“呵呵,我看越州这地方,山清水秀,便宜了他了。”李隆基阴冷地说道。
……
距离长安千山万水的越州,是真如李隆基所说,是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
一个中年男子,卷着裤腿,带着斗笠,站在竹筏上,望着两岸的茂林修竹,说道:“酌镜水而励清,援竹箭以自直”。谁也不会想到说出这样有风骨的话的人,是那个被李隆基他们嗤之以鼻、恨之入骨的宋之问。
“大人,再往前便是城关了,那里诸流汇聚,一到了雨季便河水泛滥,两边百姓真是不堪其苦啊。”旁边的小吏说着。
宋之问听了,目视着竹筏行进的方向:“咱们到了那儿去看看。”
“自从您到了越州,几乎已经把越州每个村镇都走遍了,百姓们都说已经许多年不曾遇到像您这样亲力亲为的好官了。”
宋之问听了,却很惭愧:“唉,我算什么好官……我应该多谢越州这个地方,让我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在身旁的小吏来说,宋之问这话是过于谦虚了。
只有宋之问自己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
这里山高皇帝远,再也不用害怕站错了队受到牵连,也再也不用花心思去巴结那些王公和贵族,宋之问的人生观竟然发生了令人意外的变化。
他开始沉下心去关心越州百姓的生活,而在走村串巷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朴实的人们远比那些宫廷中尔虞我诈的权贵要可爱得多。
他留恋地看着两岸的江南风光,忽然叹了口气:“只可惜,我恐怕将要和你们道别了。”
小吏听了很惊讶:“啊恭喜大人了,可是要回长安去了?”
宋之问苦笑了一下:“哪里是回长安,能留着性命就不错了。”自从他听说长安事变,换了李旦做皇帝,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很快要到头了。
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此时岸上有人呼唤着宋之问的名字。
竹筏缓缓靠了岸。
是从刺史府中来的差役,急着对宋之问说:“大人,您得赶紧回去,长安来人了!”
“来,来人了……”宋之问喃喃着。
“是带了圣旨来的,恭喜宋大人了!”差役兴致勃勃地,但是宋之问边上的小吏给差役使着眼色,意思这不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看来,城关是去不成了。”宋之问不无遗憾地说着,只能跟着差役折返会刺史府去了。
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