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焱脑海中没有多少和织布有关的知识,不过在苏焱看来织布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最困难的对方是如何提高纺织效率。
花费一天时间,苏焱手中出现一块只有巴掌大小的麻布,这块麻布是用直径足有二、三毫米粗的麻线编织而成的。
麻线选用三号麻绳,三号麻绳直接用麻纤维搓出来,是苏焱手中最细的麻绳。
到编织麻布这一步,苏焱找来两根木棍和几根骨针作为工具,两根木棍平行摆放,之后用麻线连接两根木棍,此为麻布的竖线,增加竖线的数量就是增加麻布的宽度。
再之后苏焱将麻线栓到一根骨针上,这条线是麻布的横线,骨针带着横线在密集的竖线中一上一下的穿梭,横线的排数增加,意味着麻布的长度增加。
如此下来,一小块麻布在苏焱手中诞生,或许这块只有巴掌大小的麻布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块麻布,虽然这块麻布非常粗糙。
小花小月好奇的从苏焱手中抢过麻布,放到眼前细细观察着,苏焱看着这一小块麻布,思路不断飘散。
麻布容易编织,难的是如何提升麻布防止效率,苏焱自己花费一天时间才编织出一块巴掌大小的麻布,虽然有第一次编织麻布手生的缘故,不过即使苏焱熟练了编织麻布的步骤,一天下来也无法编织多少麻布。
纺织麻布只要分成两道步骤,第一步是纺线,第二步才是织布。
纺线即用麻纤维捻成细细的麻线,麻线越细越好,虽然越细的麻线降低织布效率,不过纺织出来的麻布会变得更加精致。
麻布制成的产品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但这不是绝对。
中国出土的最早期的麻布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即竖线和横线)在十根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苎麻织品织制得非常精致,有的甚至可以和丝绸媲美,当时的权贵就常将精美的麻织物作为互相馈赠的贵重礼品。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9年),齐相晏婴亲手赠给郑相子产十匹齐国产的白经赤纬的丝织彩绸,而子产则把大量郑国产的雪白苎衣作为礼物回赠给晏婴,这麻衣上经纱每十厘米竟达二百八十根,纬纱每十厘米竟达二百四十根,细密程度不次于现代麻衣制品。
像苏焱第一次手工编织的麻布每十厘米竖线和横线都已经低于五十根,只能用粗糙来形容。
粗糙是粗糙一些,但是纺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