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穿越一八五三》更多支持!
冬季天黑的早,从射击场回来,虽然只是傍晚,但天已全黑,可这不影响洪宣娇的兴奋心情,加农炮射速快,威力大,如果有了足够的火炮,大清何惧?洋人何惧?
“唉~~”只不过,洪宣娇却叹了口气:“可惜十天才能造一门,要是能快点那该多好?”
王枫摇摇头道:“十天一门可以了,量与质,如两者只取其一,我宁可取质,炮与枪不一样,枪管质量差点,过热的话一般是子弹初速下降,精度命中受影响,严重会变形卡壳,极少情况才会炸膛,而炮如果质量差,那就是直接要人命,先不说炸膛,光是后闩门炸出,操作的炮手又有几个人能活?甚至事故频发之下,战士们都有可能对火炮生出抵触心理,这绝对是个灾难性的后果!”
这倒不是王枫危言耸听,在现代意义的后膛火炮面世之前,历史上后膛炮的炸膛事故密如牛毛,几乎涉及了每一型每一款,根据经验与对炮身的仔细观察,王枫把加农炮的极限射击次数定为五次,即每五发炮弹必须要冷却。
要避免后膛炮发生事故,首先是要确定发射药在膛内的燃尽点,如果燃尽位置在膛内过于靠前,则会增加耀眼的炮口火焰,从而加大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如果燃尽位置在炮口外,那么炮闩在发射药全部燃尽前就有被打开的危险。这是会要人命的,所以应该使火炮的燃尽点适当靠后。
但可惜的是。王枫没有这方面的计算公式,或者说即使有,也没法把现代火炮套用在结构原始,材质低劣的十九世纪火炮身上,这只能慢慢摸索,逐步改进火炮设计与装药系统。
第二点便是冷却系统,现代火炮常用的有水冷与气冷两种,水冷会增加重量,一般应用在对重量不是太敏感的高射炮与舰炮方面。气冷的效果不如水冷,但附加重量轻,基本上应用在自行火炮与坦克方面,以目前的条件来看,只能使用水冷,可是要在火炮上加装水冷系统,不光成本大幅增加,重量也会增加好几吨,更重要的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制造出适用于火炮的水冷系统,在技术上的难度很大,尽管王枫可以对水冷系统作出设计。
其他影响火炮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身管的磨损、强度、寿命。炮闩的合理性设计,火炮重心,材质、工艺与焊接技术等等。每一处细节的改进都足以对火炮产生深远影响。
一九三九年关东军联合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