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镇柿子树村,眼前这座村前有溪水蜿蜒而过,红瓦白墙整齐划一依山而建的房舍,虽然已是冬季却毫无萧条之感,位于吕梁山深处的小山村完全出乎了张春鹤与崔露怡的意料。
不论是他们在调查中获悉的信息,还是林佳diànhuà中所说,柿子树村曾经分发给每位村民一大笔因卖煤炭而得来的钱款。可是周边并不乏盛产煤炭的村庄,为何与柿子树村的反差会如此之大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张春鹤与崔露怡直接来到柿子树村村委会,见到村支书吕兆林后才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同时,心中难免对已故的老支书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意。
“你们年轻,可能不知道三四十年前我们这里的煤炭卖多少钱一吨。”
“那时候的煤炭比现在是不是便宜很多?”
“岂止是便宜很多,根本就不值钱。”吕兆林解释道:“这样跟你们说吧,当时我们这里一个人工大概合15块钱。而一吨煤炭的出井价是17块钱,勉强抵得过一个人工。”
“17块钱一吨煤炭?!”
这个价格彻底颠覆了崔露怡和张春鹤的认知观。
“怎么可能那么便宜?”张春鹤十分不解地问:“吕支书刚才说的‘出井价’又是什么意思?”
“哦,是这样,出井价是指从我们村卖出的价格。后面还有离境费和资源费两项,三项加起来之后应该在30到35元每吨之间。如果再算上运费,到你们那里的价格就超过五六十了。”
这个价格多少还能让崔露怡和张春鹤接受得了。只是,既然那时候的煤炭那么便宜,卖一顿煤炭才顶一个人的工钱,这柿子树村又是如何靠煤炭发家致富的呢?
“我们这柿子树村能有今天,多亏了老支书啊。”
原来整个柿子树村一百八十四户人家,共计八百多人口全部姓吕,而且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后代。所以,相比起周边其他村庄来说,这里的人们更加团结更加齐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煤炭价格只有十七八块钱每吨的时候,已故老支书通过和村民协商,果断做出一个决定:全村每户出一个劳动力下井挖煤。挖出来的煤炭除了村民自用,以及卖上一部分用以支付人工钱和村里其他开销外,剩余部分多一吨都不许卖,全部挖出来填到村口一条深沟里。
老支书曾经说过:现在国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增长,将来对煤炭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煤炭价格肯定会大涨。只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