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口碑,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生产工艺上的。
而高素质的基层生产技师,可是能在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现在这些学生的技术还不成熟,但是等他们真的学到了一定程度,能把技术吃透,与理论完美结合的时候。怕是咱们新车型的研发,都要以他们为主力了。
他们有知识,可以与研发团队做到无缝连接,将设计中的技术要求直接落实到生产中去,甚至可以纠正一些设计上走的弯路,大幅度的对设计进行提升和优化。
到那个时候,你想想咱们正信制造得是什么水平?
老孙,说实话咱们正信不缺研发,缺的是能把研发成果做成好的产品的能力。所以咱们厂的那些技术骨干,给我千金我都舍不得换。在我眼里,一个好的生产技师和咱们的研发工程师是划等号的。这一点你得让厂子里的工人清楚,不是说搞生产的就得始终干一辈子的力气活儿。嗯,你今天的这个谬论可是谬到点子上了。我正打算等这段时间忙过去,针对这个情况制定一个生产部分的晋升和级别标准出来。”
一听这个,搞技术出身的孙国义立刻就来了精神:“李总,什么标准?不会是还像那些国营厂一样,按工龄评职称吧?”
李凡愚撇了撇嘴,显然是对这样的标准不屑一顾,“按照工龄算有什么意义?混日子还不好混?咱正信可不要那样的制度。”
“那是按照什么算?”
李凡愚沉吟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嗯,我初步的想法是按照平时的生产任务,给技师定一下级别。类似于改善提高工艺技术,提高生产环节的流畅,发现弊端也都算在级别晋升的标准里。在此之外,让那些拥有高职称的技师在搞生产的同时带学徒。按照学徒出徒后的技术水平,给技师一定的晋级积分。”
孙国义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华,可是随即便想到了什么似得,泛起了犹豫。
李凡愚见他样子,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孙,你有什么意见尽管说。我现在也只是有个简单的想法,可能跟具体情况会有冲突,不太成熟。”
“嗯、李总。这个标准听起来不错,但是您也知道,咱们厂子里技术拔尖的技师就那么些、可别到时候职称级别提起来了,徒弟带的多了,就给转到管理职能上去了。”
看着孙国义一脸的舍不得,李凡愚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你放心吧,我才没那么傻。记住了,咱们正信用人一定是要人尽其才的。我之所以想制定这个制定,就是想给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