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是因文武百官中饭桶太多,根本认不清时务。
若能认清时务,怎会将陆泓琛生生逼走?
他可是整个骊国的顶梁柱,除却他,还有谁能担起摄政王这一职?
不止她这么想,秦瀚森也是这么认为的。
得知姐夫在朝堂之上吃了亏,秦瀚森很是义愤填膺。
殊不知这所谓的吃亏,是陆泓琛有意为之。
陆泓琛倒想看看,这帮文官肚子里的肠子,究竟有多少弯弯绕。
其实,也不是所有文官都如那郑学士一般奸诈狡猾。
也有忠心耿耿,关心国计民生者,只是着实不在多数。
这些年,皇帝任人唯亲,一心想要培养出一干势力,对付皇后身后那权大于天的董家。
董家猖狂,源源不断将亲信送入朝堂,而这些亲信,自然不屑于当冲锋陷阵、随时可能送死的武将,只想当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的文官。
久而久之,朝野之中尽是这些心术不正,没有半点真才实学的大臣,以至于出了不少贪官污吏,骊国上下也变得不是那么安稳。
百姓交不起那苛刻的赋税,便只能落草为寇,贼寇越来越多,四处皆有动乱,闹得民不聊生……
那醴城,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好在陆文霍已带兵将醴城的山匪剿灭,那些山匪皆被陆长鸣的余党收买,若放任不管,只怕会酿成心腹大患。
当然,陆泓琛并未向陆文霍提及这些。
一来,他无法解释自己是如何知晓其中内情的,二来,山匪已亡,此时再提及根本无意义。
很快,就有朝臣来到七王府,恳请陆泓琛继续上朝。
有时是单独前来相劝,也有时是三五人,甚至十来人聚集于七王府前,大有陆泓琛闭门不出,就不肯离开的架势。
不过架势归架势,最后还不是被杜青带着一帮暗卫给赶走了?
放眼整个京城,只怕还没人敢惹杜青这个杀人如麻、“恶名远扬”的大胡子副将。
这厢,陆泓琛闭门不见客。
那厢,秦雨缨忙于替秦芷彤伸冤,将谋害皇嗣案的真相经由官府传扬了出去。
只可惜,未能让所有人信服。
有人说,这只是秦雨缨的说辞,并非事实真相。
毕竟皇后娘娘都已薨了,死不对证,还不是秦雨缨这个七王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秦雨缨毕竟不是个神人,只能将事情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