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
后来,几个大女孩扶起小妹妹,要当众给她戴上红头花。
小妹妹不敢戴,怯怯地说:“红头花是小姑娘戴的,我是个寡妇,不能戴。”
姐姐气喘吁吁地丢下扫帚,擦干眼泪,高声地喊:“戴,为什么不戴!是你花了钱,他们卖给你的!不但戴,而且以后还要来买!嫌寡妇的钱脏,就不要做我们的生意!”
她们把小妹妹簇拥在中间,姐姐当众给她盘起寡妇头。
小女孩问几个大女孩:“好看吗?”
红头花沾了泥水,脏兮兮,皱在一起,难看极了。
姐姐含泪点头:“好看。”
她们便簇拥着戴上红头花的小妹妹,大摇大摆地走过街去了。
这一回,人们指指点点,看着那明晃晃的寡妇头,却再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半句话了。
戏放到最后,台后有人唱:“黑衣黑发渡春秋,空守柴门岁月嗟。老年多恨红杏谢,偷折一枝慰白头。”
场内一片寂然。有几个中年女工在擦眼泪。等戏演完了。台下的人们尤自再三回味。才有人七七八八地起身。
黎青青见此暗暗咋舌。
她从前不爱陪与道叔叔他们几个戏友看中国之地的戏曲,皆因自古,大部分人看戏就是看热闹的。太文雅的戏,看不懂,听不懂,就闹起来了,嗑瓜子的嗑瓜子,聊天的聊天。
到最近,倒一改此前的印象。
皆因她身边这位林潇湘的戏,堪称雅俗共赏。
有时候她陪着别人看戏,一到演《烈女祠》、《歌仙》等戏,就一片鸦雀无声。
再没有人嗑瓜子说话吆喝。
时不时还能听到附近传来隐隐绰绰的哽咽声。
人们浸入其中,似乎担忧自己的命运那样,担忧戏中人的命运。
这不可不谓奇迹了。
人走完了,戏演完了,戏班子也告辞了。
因黎青青算是此处戏院背后的出资人的小姐,守门的就还随她们坐着。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她们坐在戏台边上的一条走廊,场内摆着一条条长凳,廊上挂着灯笼,发散出昏黄的光,引来飞蛾盘旋。
两个漂亮的年轻人坐在戏台旁的走廊上,就着昏暗的灯光,进行了一次交谈:
“青青,感想如何?”
黎青青摇摇头,感慨道:“身上的猪笼要烧掉,心中的猪笼也要烧掉,才可谓自由。”
黛玉听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