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球长 > 第243章 矛盾的读书人

第243章 矛盾的读书人(2 / 5)

清除的。但却也是最粗浅的外观,李向前更看重的是那些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文化失去了活力。

什么叫失去了活力?

这个李建泰几乎就是活死人了,他一门心思的就是想把自己的家产从那些泥腿子那抢回来,既然不行的话,那就退而求其次,专心在保定发财。

但是保定的情况很糟糕,在这里种地不是一个很好的差使,主要是人不多了,而地多的多。

但这些大明朝的精英,可能还不如农民出身,大字不识的人有闯劲儿,到目前来说,除非是硬性委派,大明读书人愿意自己离开本土去海外看看的,无。

历史上这个时代仅有的去海外的,居然就是那个去日本求救兵的朱舜水。

简直可笑,才几十年前日本刚刚被大明揍了一顿啊。

所以长老们哪怕表面上给了一些物质待遇,内心中对这些儒生的鄙视早已化不开了。

几百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读书,开窍,科举,做官,贪污,享受,生儿子,读书……

稍微偏离一点的行为,都被视为是邪恶而错误的,无论是赌钱或者读非科举书籍的行为,当然了,把小丫鬟拉进房还是值得鼓励的,多子多孙嘛。

文化失去活力,就不会向前发展,而是固守老传统,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中国文化开始失去活力这个趋势,大体是从汉代到我大清时代一路向下的。

汉武帝支持董仲舒推行的独尊儒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儒家开始统治政治领域,也就统治了最重要的资源分配权力,文化发展也是需要资源来滋养的,其他文化思想都失去了资源滋养,自然而然慢慢就没落了。

儒家越强势,文化就越没有活力,这个大趋势始终没有变过。

活力是什么?是对外界,对为止世界的好奇心。

但后世无知文人将中国文化的没落全部推给儒家,这是偏颇的,起码李向前明白,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明的主体,是中原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既是一部儒家文明渐渐排挤、融合其他文明,也是一部中原文明排挤、融合其他文明的历史进程。

而中原文明的发源,就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候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种,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跟墨家、道家是最强大的三个思想流派,当时称为显学,相比法家早期只是一个小流派而已。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化总体上来说,跟西方文化

最新小说: 元兴风云 战神枭妃:邪王,来硬的 才高九斗 毒女狂妃,这个王爷太妻奴 明末球长 带着农场闯西汉 汉末之奇谋 庶女为凰:嗜宠逆天小狂妃 采个娘子来养家 赵云之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