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骥似乎对此非常接受,作为大明朝不多的改变阶级的方式,科举确实给人以改换命运的机会,可惜的是,也只能是给那些幸运儿们机会啊。
如果一套系统,只能每三年给大概三百人机会,而对于另外百万败犬只能说回家吃屎的待遇,那么对于谁都不是那么好的日子。
李向前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也很简单,这就是后世的那一身巨惨巨丑的校服的变种嘛,虽然丑,但确确实实达到了将贫富两拨人弄在一起的作用,当然了,到了后世,各种贵族学校出现,甚至到了可以在奥运会运动馆举办贵族小学运动会的地步的时候,那真就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了。
穷人和富得流油的有钱人比赛素质教育,那不是吃屎了吗。
林之骥似乎却对李向前的见识也不断称奇,说道:“这就是圣人所说的,有教无类吧。”
李向前不打算对此多加什么评论,学校这东西,基本上是市场上需求什么,我们培养什么,而不能说大明朝的人对于各种治国的方略没有研究,无论是技术,治水,农业,实际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总结。
但一件事情,如果从制度和结构上就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就没什么办法挽回了,而我大明的问题就在于,从一开始就将农业与商业对立,同时立国的目的几乎就变成了养活那百万的宗室。
大明宗室们有人才吗,只要有投入,肯定是可以养出来的,但因为朱棣自己得位不正,造成了对自己的严防死守,宗室就只剩下造人这一个选项了,以至于到了明末,宗室中很难锻炼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不得不说是因为这个缘故。
大明朝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死胡同。
虽然有着所谓南北榜的限制,但到了大明朝后期,其他所有的地方都无法抵挡江南文官势力的侵蚀,原因很简单,北方想熬出来一个进士的难度,要比南方高太多了,人家是养蛊,养出来以后,高官往往都是人家做的。
人数多,钱多,关系多,而把持了各种权力后,一些东西开始改变了。
原本的天朝,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其真实含义,就是将国家自愿,投入到了北方,以抵御曾经横扫半个旧大陆的蒙古骑兵,典型的是陆权国家。
由于幸存者偏差,你很难要求大明的人去寻找什么海洋时代,蒙古人大屠杀的阴影还在呢。
这就导致了,北方不断的失血,几乎没有断绝,而到了末期,北方出命,南方出钱的模式被打破,茶税盐税几乎不肯缴纳,明明只看扬州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