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倒背如流。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本宫才会批判儒家不合时宜的想法。本宫相信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可惜大臣们专注天下苍生,对经义没有过于深入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本宫受《大学衍义补》影响,想尝试整合匠人、农民、商人三者的力量,试试能不能改善朝廷缺银子的现状。”
朱寿铿锵有力地发誓:“本宫绝不会给内行厂以及之后本宫手中的匠人、农民、商人授予传奉官。”
传奉官算什么,要授就授正式的官职。他还想改革科举考试呢。
“恶念值+1。”
除了杨廷和,侍读侍讲很满意他的表态。小小年纪的太子能做出这样的诗,让他们脸上有光。
朱寿笑眯眯地邀请杨廷和留下:“不如老师留在此地,瞧瞧本宫招揽的人才?”
大明朝有一个奇葩潜规则,内侍把皇帝、太子视作禁脔,一直在和文臣争夺皇帝、太子。朱寿被内侍包围,除了讲课的几个时辰,平时大臣们是见不到他的。他的这项提议,让詹事府的官员很兴奋。
杨廷和本不想答应,无奈同僚觉得这是观察太子殿下是否言行一致的好时机,逼得他不得不答应。
朱寿兴高采烈地留下杨廷和,邱聚纵使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他堆着谄媚的笑容,把招贤榜应召的人一一带到太子面前。
朱寿一天召见了50多位,果然从其中发现知道水泥、玻璃配方的人才。
“每人1000两赏银,划入内行厂。”朱寿大手一挥。
知道水泥配方的刘三,和炼出过杂色玻璃的钱五,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谢恩。
杨廷和忍不住出言:“殿下的招贤榜招的是能解决瘴气的人。这两位并不符合招贤榜的规定。”
“杨侍读,又不是给他们授官,殿下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您管得也太宽了!”邱聚笑眯眯地反驳。
杨廷和拱手谏言:“殿下,无规矩不成方圆。”
朱寿摸摸下巴:“老师说的是。他们提出来的秘方确实与招贤榜所言无关。”
刘三和钱五顿时如坠冰窖。
“这样吧,只要把你们说的东西做出来后,赏银1000两。而你们也将成为内行厂第二批技师。工钱每月20两,看病全保,60岁退休后享受同等工钱,还能让一位后代免试进入内行厂。”朱寿许下在后世都能让人心动的福利,“邱聚,把同样的话传给李大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