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一声“来得好”,忽然右手劈出去的拳头变了,从刀形变成了枪形。
枪,同样是战场上一个重要的兵器。明朝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成功,利用的就是这种战法。
前面两名士兵持两种不同功能的藤牌主要担任护卫工作,后面两名战士手持一丈三尺的“狼筅”扫击敌人,狼筅手后面是四名长枪手担任主要的刺杀工作,最后面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那时东洋倭寇的个人武艺大大高于明朝士兵,但“戚家军”却在多年的抗倭战争中,几乎战无不胜,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就因为应对得法。
王庸模仿的就是类似手段,铁山靠做盾,手臂在刀枪两种模式中不断切换,步步为营,利用房间这个狭窄空间将安宁所有的技巧变化都封死!
什么是拳术刀法?太极、八卦也。什么是拳术枪法,那就是形意拳了。
这几种拳术追踪溯源根本就是战场兵器演化出来的,所以格外适合王庸此时的战术。
砰!
王庸拳头直线轰出,短打直进。形意拳的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没有一丝花哨,全都是狠劲,发劲更是短促急快。千军万马之中边打边走,一边杀敌一边开路,似一支射出去的利箭攒开敌阵。如黄河之决堤连绵不绝,如滔滔之江水无可抵挡。
只不过眨眼间的功夫,王庸就扭转了颓败局面,反将安宁给逼得连连退步。
安宁眼中闪过一抹急躁之色,他明白自己选错了地点,中了王庸的计策。
或者说王庸选择的战术更加合情合理。
“嘿!”眼看安宁就要被逼进墙角。届时王庸只消堵住墙角正面,就会形成一个三角封闭区域,安宁除了被动挨打别无他法。
他必须拼一下,拼出一条生路。
安宁蓄力发劲,猛的超前撞击过去。决定用蛮力撞开王庸的压迫,换回腾挪空间。
可安宁没料到王庸早就在等他这鱼死网破的一击了。
王庸为什么选择形意拳的短打?不光因为形意是枪法之拳,还因为形意的三体式。
这可是王庸最为厉害的桩法,尤其临界三体式,更为擅长。
不夸张的说,只要王庸摆出三体式,就算一辆小车原地发动,缓缓加速冲撞王庸,短时间内也别想将王庸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