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已经没有土著人口了,但海外领地,还是有不多的土著人口。
随着局势的稳定,要消灭这些土著人口真是十分的难,何况在河北州和山西州,陕甘州有很多大约两千万的心向大清的大清汉人人口,以及心向大明的一千万汉人人口。
对于这些人口,张强和内阁的一致办法就是把这些人口不断的往苦寒之地,不毛之地迁移,每一次迁移要镇压一批,然后恶劣的气候和恶劣的地方要让他们自然死亡一批,现在就是把那些心向大清的人口往草原赶,把日本百姓和东南亚百姓往辽东赶。
已经收复了山海关,以及山海关外面不小的地方,这些人口被驱赶到山海关外面居住,每天要应付大清兵马的袭击,要面对寒冷,要想着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同时还要为华夏军打战,抵抗大清国的骚扰,对抗蒙古人骑兵骚扰。
有一部分南洋土著,印尼土著被驱赶到了玉门关外面,让他们整天面对沙漠和叶尔羌汗国的游骑,替华夏王国挡住叶尔羌汗国的兵锋,等华夏军腾出手来收拾他们。
这样的办法成效显著,张强也不感化他们,遍及全国的学前启蒙那是对于汉人说的,对于华夏王国的百姓说的,不是对他们说的。
学前的免费两年的私塾教育,上学以后还有免费两年的继续的私塾教育,学习的都是以前夫子们教的科举考试的东西,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差不多后世的那些东西,自然,语文,数学,简化字,华夏王国思想教育。
四年级毕业,然后从初中开始学习简单的理科,物理,历史,地理,语文,结合实践的动手课程。
可以说学前是兴趣,潜移默化的接受一些古人的东西,学习以后开头是循序渐进的接受新东西,这样既接受了五千年文明传统,又能传授一些基本的后世的文化。
从初中开始,有了小学的底子,开始学习一些谋生的东西,认识社会,培养动手能力。
高中,开始学习具体的东西,分为文科和理科,这时候就需要勤奋学习了,有关以后能不能谋生的技能,高中都教授。
高中以后可以上技校,出来以后去作坊打工,去商人那里当学徒,去基层当个村长,或者去技校当个知识教师,总之和后世差不多,靠上大学就能学习理解各种华夏王国的处境,为什么要这么对待那些土著,开始进行思想强化教育,爱国教育。
同时这些学生为工厂,官府,商人,提供各种基础人才。
大学之后是太学,太学是必须大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