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顺滑如丝,文字就和墨汁一样自然地从笔下淌出来。即按着立德、立功、立言三条线下来,最后一比写完后,大结还要反归到其德之大——“天至是忘其尊,民至是忘其德”。
写到这里,只差一个收尾。
他写下早已预备下的“大矣,无以加矣”作结句,安心地吐出一口浊气。
这吐气的声音却比他平常呼气重得多,还带回音的。崔燮忽觉着不对,抬头四下看看,却见一道青衣身影正倚在桌前,手提一方小印,垂着眼认真地看着他的卷子,神色微舒,仿佛也才刚松了口气似的。
原来是学政巡场。
他刚才好像就只在低头写卷子,没干别的吧?莫非是旁边的学生不老实,把学政引过来了?
他盯着那袭青袍和学政手里的朱印多看了几眼,陈提学微有查觉,伸手在他桌面上重生一按,低声训斥道:“做你的题目,看本官做什么!”
陈大人挥挥袖子,转身走了,那只朱红的小印却没往他卷子上印,弄得那些喝口水都要印上一印,将卷子降一档评分的考生们好生失落。
崔燮低着头,只当看不见他们的幽怨,接着做那道“诗云周虽旧邦”。
大学上也有“诗云周虽旧邦”一句,但引用此句是为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阐释大学三大纲领之一,“新民”的道理。而《孟子》用这句,却是孟子借周文王之事劝滕文公设庠序以教化百姓,取用井田法以富厚民生。
周文王不因周为旧邦而受古制束缚,取用新法,滕文公如能以文王为师,立学校、改税法,自新其国,足以使国富民安。而后世若有王者兴起,也会以滕王为师,效法滕国今日治理内政之道。
孟子劝滕文公时,是希冀其听自己的劝导改善国家,以成“王者师”。而在千数年后的大明,他们这些儒生读《孟子》却是为了辅万乘之主治天下的。
读了孟子治国方略之后,他们要写的不能仅仅是小国富强之道,而是将孟子“自新”的治化思路用于当今天下,以荐圣明天子。
我大明不为王者之师,就要当天下之王!
他提起笔来,先就着题面写了“旧事不足以限人,其事”——也就是文王用新政而使周代商王天下之事——“已在前矣”。简单照应一句前半题,便重重写下了这一篇的题眼“夫为王者师,固不如自王也!”
大明朝与大天·朝一样,设学校、减税赋、用新政……为的真是叫后来某个统治天下的国家读史书时效法其政么?当然是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