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兰州,一直在关注着京师周围鞑子的动向,为了让朝廷集中力量对付鞑子,他暂时放弃了南下巴蜀。
哪怕因此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他也在所不惜,天命军与朝廷之间的战斗,无论谁胜谁负,那都是内部自己人的事,鞑子已经建国,那就是外人,至少在李自成的心目中,他们暂时不属于华夏。
最了解敌情的,还是在宣大最前线的兵部尚书、勤王总督师张凤翼。
张凤翼离京后,行了两日,方才到达清河店,大军依靠玉泉山扎营。
此时阿济格已经突破延庆,直逼昌平,骑兵分散开来,四处攻城略地,无论城乡,鞑子所过之处,如蝗虫掠食,财物抢光,老弱杀光,青壮男女用绳索缚了,绑在战马之后,拖着前行。
张凤翼不敢直面阿济格的兵锋,便与高起潜商量,分别扎营,互为犄角,守护着京师背面的最后一道屏障。
卢象升要求北出榆河,将大军屯于昌平城外,与城内互为犄角。
张凤翼不许,卢象升要求亲率天雄军北上,高起潜以钱粮不够为由,拒绝发放一粒粮食。
数日后,鞑子拿下昌平,守城总兵巢丕昌投降,明德陵被焚毁,阿济格的兵锋直逼榆河,卢象升认为,鞑子除了草料,又携带了大量抢劫而来的财物、人口,骑兵的机动性大打折扣,再次要求以天雄军单独出击。
高起潜不仅拒绝拨钱拨粮,反而指示张凤翼、卢象升,隔着榆河与阿济格对峙,防备鞑子突破榆河,进犯京师。
但阿济格并没有渡河,而是向东,直奔怀柔、顺义、密云,还是用骑兵采取地毯式掠夺,也不停留,抢完了就走。
张凤翼一看坏了,鞑子根本没有进逼京师的准备,只是在京师附近掠夺,这样下去,京师附近将成不毛之地……
如果这时候选择出击,步兵难以追上骑兵不说,就是追上了,还能追着骑兵打吗?鞑子明显就是要避开勤王的重兵,然后对城池各个击破,各个城池的守军都是不足……
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大错已然铸成,后悔亦是不及……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冬,鞑子入塞,皇上杀了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袁崇焕,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鞑子再次入塞,皇帝诛杀了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洽。
战斗失败,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的,难道这次轮到自己了?
张凤翼越想越不对,他是现任兵部尚书,又是勤王诸军总督师,如果不能将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