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历代先皇究竟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皇明都不知道,他们又凭什么去辅佐大明天子去治理这个国家?
说到底,所谓治理国家这件事,是大明天子按照夫子的理想去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皇明,而不是大明天子按照读书人的想法去建立士绅心目中的国家,这种主次问题是绝对不能含糊其辞的。
虽然温体仁不明白,张溥是如何转变了自己的立场搭上了皇帝的。但是他倒是知道一件事,当张溥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抛上台面的那一刻起,站在士绅立场的读书人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没有那个皇帝会反对张溥的主张,也没有那个皇帝会放过那些操纵皇权为自己谋利的读书人。所以即便是地方上反对的声音再大,张溥的建议还是会被皇帝所接受的,更何况现在的学校体系已经渐渐成型,支持《文选》列入教育必修并进入科举考试的声音并不弱于士林的反对声音。毕竟对于这些学校体系出身的学生们而言,这个主张更有利于他们和那些私学生们的竞争。
仅仅看现在双方在报刊上的争斗,有着大明时报支持的张溥也是稳稳的占据了上风,而皇帝的不表态,本身就意味着对张溥一方的支持。面对这位沉寂后再度爆发的前复社领袖,加上其和崔呈秀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就已经让温体仁对张溥心怀警惕了。
在没有当上大明首辅之前,温体仁做梦都想成为文华殿内的第一人,这不仅意味着文官的最高荣誉,同样也是大明权力的巅峰。就好比过去他以吏部尚书身份进入文华殿时,并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感觉。但是在他就任首辅之后再来到文华殿时,却有了半个主人的感觉。
这也使得他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上班的时候,再也不照着从前抄近路走文华殿后门的习惯,而是非要绕道正门,先站在门口看一看文华殿的正面,然后再慢慢走入自己的首辅办公间去。
要不是因为崇祯喜欢抄近路,每每都从文华殿后方过来,温体仁其实很想下令把文华殿后门给封上,让阁臣们都从正门进来。身为大明中枢的执政重臣,怎么能够只图方便,而不顾及礼仪呢。
夫子都说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身为内阁阁臣自然应当为满朝上下做一个表率,不能图一时方便而不走正门啊。不过他想归这么想,却没敢给自己找这个麻烦。
不要说皇帝肯定会因此对他有意见,温体仁估计内阁中支持自己的也不会多。之前他当吏部尚书时,对于除钱谦益之外的阁臣可一向是礼貌有加,总不能刚坐上这个首辅位子没多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