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能够正确无误的执行级的命令,需要的不仅仅是日常的条例学习,还要有敌方和己方士兵鲜血的浇灌。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最出色的不是四次击败了明军从北方调集的精锐部队,而是将明军北方精锐部队的下阶军官都一扫而空了。明军这批下阶军官的损失,使得明军的指挥系统出现了断层。
在崇祯没有建立起军官学校之前,明军的军官都是通过和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交战,而一点点的培养成熟起来的。失去了这一批下阶军官,使得戚继光在蓟镇练兵形成的军官培养体系为之彻底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天启时期朝廷投入了这么大的资源和金钱,却始终训练不出一只能够同后金野战的军队,因为明军的这批骨干被后金给打断了。之后,不管朝廷再怎么折腾,有兵无将的明军打一打农民起义军还行,让他们去同已经成长起来的后金八旗交战,那是打一场败一场了。
而后金八旗之所以耐战,便是努尔哈赤仿效明军的编制,在统一女真诸部的战争建立了一个以牛录额真为核心的下阶军官体系。如此一来,即便女真士兵损失再大,只要这套军官体系还在,能不断的往里面填充士兵,从而迅速恢复战力。
崇祯台之后,对于军队改革政策的核心,是重建明军的指挥系统和军官培养体系。前者还可以通过模拟作战来提高将领的指挥艺术,但是对于后者,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军官显然是不足以用来对抗后金的军事体系的。
和海外诸国的作战,正是崇祯用来培养明军军官体系的一块磨刀石。事实证明,到了崇祯十一年,明军的军官体系终于开始渐渐成熟了起来。这些在海外经历了战争的年轻军官们,正逐渐成为明军的坚力量,充实着新式陆军的力量。
当然在这个过程,海外诸国流下的鲜血正是打下这只新明军基础的关键。不过在李晨芳这些年轻军官眼,这些鲜血还是极有价值的。流日人、西班牙人、土人的鲜血,总好过流明人的血。
在返回身后的庄园之前,李晨芳突然又回头向身边的副官吩咐道:“找人在今日的战场间竖一块石碑,面刻这样一句话:大明李晨芳为1603年马尼拉大屠杀罹难的大明百姓祭。”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