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的众多年青官员,便转身向着后殿走去了。
随着皇帝的离去,今日的朝会也被迫中断了。虽然皇帝发了一通火后,并没有穷追猛打,只是以让众人写一份检讨书,就将今日的事情做了一个了结。
但是跪在地上的年青官员们,心里却依然沉甸甸的,并不因为皇帝没有当场处罚他们而感到轻松。
事实上不少人更愿意皇帝当场对他们进行处罚,毕竟在场有这么多人,想来崇祯就算处罚也不会太过分。
而写了这份检讨书就不一定了,只要皇帝愿意,便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分别处置他们。这哪是一份检讨书,而是悬挂在他们头上的一把不知何时落下的铡刀啊。
更让他们感到烦恼的,还是那份登载了他们聚餐消费文章的报纸。虽然文章上应当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是想来今日之后,他们中那些经常参与聚餐的官员,都要谨慎的闭门谢客,以免被人同文章联系在一起了。
而原本想要支持李标、钱龙锡等东林领袖出头,以替换朝局的想法,显然也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
今日这些东林领袖的举止,还不及被他们此前鄙视的前东林领袖有风骨。果然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这样的东林君子,已然不存在于这个时代了。
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够在今天动摇一下朝中的格局,将他们认为能够领导这个国家的贤人推举上去。
但是这份计划,从一开始就处处不顺。从民间舆论受制于人开始,朝堂上甚至还没有发起一次真正的争论,便已经溃败了下来。
而溃败的原因还让他们无法进行争辩,有那个官员会脑子不清的去跟百姓们解释,他们为什么一餐饭吃掉了普通百姓家中数个月的伙食费用呢?
真有这样的官员的话,恐怕早就被那些百姓骂的狗血喷头了。毕竟唐朝的杜工部早就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了。
自古以来,怜悯小民的诗句并不少见,就算是大明的官员们,也是认可这些诗句中,对小民怜悯的情感和价值观的。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不懂得什么圣贤大道,这都是读书老爷们应该研究的东西。能够让百姓感到一位官员的好坏的,无疑是更为直白的东西。
比如杜工部诗中写的这一句,天天酒池肉林的官员显然不是什么好人,而那些连肉都吃不起的清官,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官员的形象,基本同官员的富裕生活成反比。
如果百姓不知道,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