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于去年秋季开始的,公文格式、书写及用语正规化运动,使得崇祯现在终于可以有效率的自己阅读这些公文,而不必再让人替他讲解奏章的内容涵义了。
公文书写标准的推行,对于大明官僚来说,同样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借助这些规定格式的公文,更好的掌握下属各个部门的情况,减少被幕僚左右,被胥吏操纵欺骗的风险。
而弊端在于,一旦自己分管的事务出现了问题,再不能向以往一样轻易的进行隐瞒掩盖。最烦恼的,还是在于那班言官和翰林院的词臣。标准化的用语,使得言官的弹劾文章变得索然无味,很难再引起士林的轰动,这极大的降低了言官们的攻击力。
而对于翰林院的词臣们来说,他们存在的一个主要价值,便是替皇帝拟定旨意和诏书。换句话说,他们在翰林院除了熬资历之外,便是学习怎么批示朝臣和地方官员的奏章,以协助皇帝在文字上的需要。
现在公务书写制定了标准,也就意味着翰林院的作用被减弱了。而内阁从原本协助皇帝处理国事的秘书职能,也开始慢慢向在皇帝的领导下主持国政的方向转化了。
内阁职能的这种转变,也就使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开始崩解了。有地方主政经验的官僚,显然更容易进入到皇帝的视野之内。毕竟内阁从一个替皇帝出主意的机构,转变为拿主意的机构,所需要的官僚类型必然是会有所改变的。
快速的处理了案上的几份文件之后,朱由检才有隙对着吕琦询问道:“那件事的人选挑选的怎么样了?”
虽然崇祯问的语焉不详,但吕琦却似乎毫无障碍的理解了皇帝想要问的是什么。他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社会调查所经过了一个月的招募,初步确定了3个人选。一位是三年前来京的道士林元亨,现在借住在城西的万寿观内。此人会几手戏法,号称会炼石为银,在京城很是迷惑了几位大户子弟。
不过在我们的调查下,发觉此人所谓炼石为银的仙家手段,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此人外表不俗,对于道藏和其他杂学较为熟悉,言语之中颇能迷惑人。”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那些女真人又不好道教,也没听说有喜欢炼丹的。阿敏这个人也不是好相与的,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出出主意的谋士,而不是什么道士,让他去恐怕不太合适。”
刚刚被崇祯打断的吕琦,于是继续说道:“还有一位是京城人士,有秀才功名,不过平日一向好谈兵事,看到了调查所的招募之后,便前来应募。此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