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就算他不管声名物议,也不在乎朝廷的态度,继续倒卖私盐的话,这项生意的利润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高了——琼海军既然能把晒盐技术传授给他们,在谈判成功以后当然也可以传授给朝廷。而比起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那些日照充足却又干旱少雨的沿海区域一旦大批修建起晒盐场来,其产量绝对不会少。虽说盐这东西人人都需要,而且是永久性需求,可当整个大明沿海都能产盐的时候,其价格必然大跌。到时候再想要维持像现在这样的暴利,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那帮短毛倒是摆出一副悲天悯人架势,说什么“让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盐是好事”,他们财大气粗不在乎这些利润,可咱郑家咋办?郑芝龙为此非常郁闷以及恼怒,那么他会因此跟琼海军翻脸吗?——不,恰恰相反,他必须要更紧密的跟上琼海军发展步伐才行。文德嗣那天的言辞着实给了他很大触动,他可不想让郑氏家族因为目光短浅而成为挡在琼海军这个庞然大物前进轨道上,然后被轻松碾碎的小螳螂。
于是郑芝龙也决定跟着短毛一起收山,以后不干私盐了。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把先期投入修建盐场的本钱给捞回来。趁着这一次的机会,他破釜沉舟式的调集了家族中所有可用货船,装满了近期出产的全部盐货——这其中也有两广总督熊文灿和福建巡抚邹维琏等人的份子,然后混进了琼海军的北上船队……
这一路上,每停泊一个港口,郑家船队几乎是在明目张胆的公开倒卖食盐,同时把琼海军打算和朝廷谈判,“化私为公”的消息给放出去。结果这消息一传出去,最着急的不是别人,却恰恰是那些沿海城市的官员和富商,以及与盐业相关的人员——要知道他们才是从食盐走私中获益最多的一方。
于是很自然的,代表琼镇的郭逸等人在北上途中受到了不小压力。基本上他们遇到的每一个高级官员都会或明或暗提起盐业事务,话里话外间就是暗指琼海军不该擅自决策,把私盐业务上交给朝廷,导致太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还象原来那样大伙儿开开心心一起赚钱多好。这种砸人饭碗,而且还是一砸一大片的事情可是很得罪人的。
当然对于这种指责,郭逸是绝不接受的,他早有准备——陈涛通过电报把北京朝堂上弹劾琼海军的文字都发过来了,委员会专门为此整理了一个小册子,让郭逸带在身上。只要碰到敢在他面前提这回事儿的,便摸出册子来,指着那上面的文章和署名直接开骂——奶奶的到底是谁在卖队友?是谁先把事儿捅到皇帝面前的?是谁收了我们的货,赚了我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