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朗对那两位太监的要求立即表明了反对意见——他们压根儿没想过要付钱,依然是打着想要让这边“进贡”的念头。总觉得堂堂大明天朝,要你短毛几船蔬菜不算过份吧?
殊不知这边都是习惯用市场经济头脑考虑问题的人,对于大明的权威也从没什么畏惧之心。如果是上一届管理委员,还普遍对明帝国抱有相当好感,对于大明的一些额外要求也还可能接受。但这一届新选上来的却大都属于实用派,看问题很直接: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的事情坚决不干!
首先询问起农业组和海军两方面同志的态度,毕竟提供蔬菜以及相关运输是他们直接负责。一番咨询下来,吴有福和王若彬对于向北方额外多提供一批蔬菜水果都持无所谓态度——反正他们本来就要定时定量向山东威海那边输送补给。到时候只需要把补给船队的规模放大一点,安排几条船跑远一点,很容易就能抵达天津。
技术上不成问题,那就要看经济以及政治上是否值得这样做了,对此参与讨论的人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点蔬菜是不值钱,可这样张口就白要,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况且我们的纵帆船也不可能老用来干这种事情,叫我说让他们滚蛋算了。”
肖朗一上来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得到了几个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对于大明根本不必那么客气,反正这是一个迟早要灭亡的朝代,即使不想与它为敌,也没必要象前任委员会那样对其几乎是有求必应,待在海岛上安心发展,等它完蛋后去接收遗产就好了。
不过也有人想法与其相反的,比如茱莉,胡雯,林锋,以及石亦生等过去与大明打交道较多的人,都主张不要这么生硬的对待明使——这两个太监虽然不代表朝廷,却也能算是皇帝的使者了。眼下与他们的关系还不错,平白无故为这种小事败坏掉,岂不白白浪费了先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作为大明帝都,北京城的商贸圈子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他们先前虽然几次放船到天津,但想在那里建立一个正式商品转运点的努力一直很难实现。而眼下既然是紫禁城里面有求于这边,正好可以正大光明把海南——天津——北京的贸易航路建立起来。
只用几船蔬菜作为敲门砖,便能进入北京市场,那简直太便宜了!
“如果你们能设法把蔬菜卖给他们,而不是白送,那我就没意见!”
肖朗难得表现出通情达理的态度,对此茱莉也表现的胸有成竹:
“放心,我来跟他们谈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