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的表情瞬间就精彩起来,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兵部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意见截然相反,里面的门道就很不简单了。
一般情况下,在大明的政治生态环境中,二把手与一把手就算有矛盾,也绝不会在正式场合表露出来,有劲只会在暗处使。在大朝会这样的场合当面互怼,不管怼人还是被怼,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除非发难的一方是打算同归于尽,否则很少出现这样的场面。
陈新甲的寒毛都竖了起来,这翟效奇表面上是探讨不同的出兵方略,其实质上是公开diss他这个上司,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把对方的意见压下去,那就等于向所有人宣布:自己这个新鲜出炉的兵部尚书不能服众,连衙门这一亩三分地都守不住。接下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会出现,觊觎本兵之位或者看不惯自己火箭式晋升速度的人就会跳出来,弹劾这一次的兵部尚书任命决定是错误的,然后墙倒众人推,阿猫阿狗都会站出来落井下石。
虽然有平南侯撑腰,这尚书的位置应该能保住,可是一个威信扫地的尚书发号施令,兵部衙门的人还会听吗?
不,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陈新甲咬牙切齿地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闯逆之祸还只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理应警钟长鸣,不可重蹈覆辙。留下琼海军镇守京城,是对陛下负责,是对大明负责。而宁远是吴三桂的驻地,他比任何人都更熟悉当地的地形,当地百姓也都依靠关宁军保护,加上此次大败闯逆的胜绩,全军上下士气高涨,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依托当地城防,难道还挡不住人生地不熟、长途奔袭的鞑子?”
温体仁使了个眼色,兵科给事中刘明出列,支持陈新甲的观点。
“陛下明见:京师经历过这样的浩劫,实在承受不了第二次了,本兵的方略,是老成持重之言,臣认为更为稳妥,而翟侍郎的计划未免太冒险了一些……”
作为盟友,左都御史唐世济也责无旁贷,及时站了出来。
“臣也认为,应该派关宁军回援宁远,让琼海军坐镇京师。琼海军是南兵,没有任何准备,贸然去辽东那种苦寒之地,战力都要打不少折扣,这样安排实为不智。”
兵科给事中和左都御史起了个头,说得又合情合理,不少大臣也纷纷站了出来,支持这种观点。毕竟鞑子的危险远在辽东,而京师防务的稳固则关系到自己的安危,当然要先顾着自己了。
朱慈烺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自然是赞同兵部左侍郎翟效奇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