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秦峰,他要亲来京城,接受陛下册封。那时节秦峰身在京城,秦军若敢有丝毫异动,不是陷他们的上将军,于万劫不复之境吗?”
听了殷浩这番话,崇德太后想了想,看着下方的数十位朝臣,高声问道:“对于秦军这归顺三约,诸位卿家怎么看?大家伙一起议一议吧!”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他们久在中枢,察言观色之能,几乎炼的是炉火纯青!今日这朝会之议,若无太后默许,资历尚浅的殷浩,怎么敢和太尉桓温当庭激辩?怎么敢气的桓温恼羞成怒,周身上下杀气四溢?
太后说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很明显太后是站在殷浩,站在会稽王司马昱这边的!而此番朝议,与其说是商议秦军归顺三约,不如说是太后和会稽王,联手打压兵权在握的太尉桓温!
晋朝自从立国之初,便对掌兵权臣防范甚严。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当年曹魏篡汉,便是因为曹操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朝中大权尽在其手!随着皇权的逐渐衰落,最终才使得曹丕篡汉自立,建立了曹魏政权!
而晋朝篡魏,又是因为司马家掌兵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军中诸将大多是其亲信。至于之后的永嘉之乱,也是因为各地藩王一个个手握重兵,使得皇权旁落。才惹来诸胡肆掠,才使得晋朝南渡,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变成了割据一方,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
凡此种种,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岂能不让晋朝皇室,对掌兵权臣既不得不用之,又猜忌不断,防范甚严!这些久在中枢的朝臣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此时的太尉桓温,虽然还只是上马管军,并不能下马管民,朝中大权他也不能独揽!可是自从桓温立下灭蜀大功以来,他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党羽,掌控军中要职,其不臣之心,已渐渐露出端倪!
此时的太尉桓温,亲信党羽遍布朝野,他又立下不世大功,即便是崇德太后,也轻易不敢动他!这也正是崇德太后褚蒜子,要和会稽王司马昱,联手打压桓温的根本原因了!
这些朝臣们,一个个好似人精一般,他们在心里想道:“若是让桓温继续坐大,他一朝得势,肯定要重用自己的亲信党羽!而自己与其只是泛泛之交,到时候恐怕要被他排挤出局了!”
有着这些心思的朝臣们,见崇德太后垂询,除了十几名桓温亲信之外,其余数十位大臣,几乎一边倒的站在了会稽王司马昱这一边,站在了太后和皇帝的这一边!
满朝大臣几乎清一色的表态,秦军归顺三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答应他这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