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还不止这些!”丁老接话道:“柴木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宜接窜入窑内,在素胎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最后烧窑的成果。”
“这才是窑变之美,就算是最顶级把桩师傅也不能百分百掌握所有细节,每次打开窑门的瞬间,都是一场跟老天爷的赌博!”
唐明看着远处的窑口,目光痴迷,喃喃自语道:“不,应该说是老天爷赏赐的鬼斧神工才对!”
烧窑最少一天一夜,交代完三人下山休息,剩下工作交给徒弟们自己处理。鲁善工躺在床上,脑中不断回忆整理今天的见闻,虽然没有机会用金手指偷师,可受益匪浅。
从泥土开采,到拉坯修坯,最后入窑看火,每个环节都博大精深,容不得半点马虎。
所以一件精品瓷器能出世,九分靠手艺,一分还要看运气。可想而知当年清三代鼎盛时期,这个窑口有多少窑工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为这门艺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按照清宫档案记载,当年雍正让唐英烧几个粉彩大盘,亲自确定图案,唐英兢兢业业整整两年,终于攻克所有难关,完成任务。
可惜成品率太低,几十窑最后只成六个精品,唐英亲自护送进京,面见雍正。皇帝看完瓷器,又喜欢又心疼,最后咬牙下令,以后不准再烧,以防劳民伤财。
现在终于深刻体会为什么瓷器能成为炎黄子孙在世界的代名词,就连老外都被这门艺术深深震撼,美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不用任何语言就能传达,这才是经典。
鲁善工突然有种明悟,就算是残器也有他们的价值,也曾经辉煌过,比如上次三件乾隆官窑,说不定某天摆在御书房,曾经被九五之尊拿起,把玩欣赏过,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算实现它们的价值。
很快到开窑时间,所有人聚在一起,唐明给风火仙师上香,祈求成功。然后大声道:“停火,歇窑!”
又是足足十几个小时,直到窑完全冷却后,众人才进窑搬出一摞摞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烧好的瓷器。
唐明亲自拿起一个龙纹葫芦瓶,仔细查看笑道:“嗯,还不错,发色正,釉色白,这次不亏!”
鲁善工看着徒弟们轻车熟路把窑里开出来的瓷器,按品种、规格、质量好坏来分类检查和挑选。一般分为上色、二色、三色、脚货四个等级,鉴定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