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 第56章 王鉷的伎俩

第56章 王鉷的伎俩(2 / 3)

心里难免升起疑惑,李隆基见大臣的时候,找自己过来做什么?

李隆基瞥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李倓,不知道为什么,就忍不住想骂他一顿,但还是忍住了。

李隆基对王鉷说道:“开始吧。”

王鉷看了一眼李倓,又看着李隆基说道:“臣要汇报京兆府和籴与租庸调的情况,这……”

“说吧。”

“但建宁郡王他……”

“你不必管他,你就当他不存在!”

李隆基的语气多多少少带点情绪,这让李林甫都感到意外。

圣人这是怎么了?

是对建宁郡王有意见?

既然有意见,为何还在宰相和户部汇报财物税收的时候,把他召进宫里来?

连向来会揣摩圣意的李林甫,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鉷无奈,只好说道:“是,回禀圣人,今年京兆府的户税为10万贯。”

“10万贯?”李隆基忍不住问了一句,“京兆府现在有多少户人家?”

“回禀圣人,京兆府现在有40万户。”

户税是李隆基时代弄出来的,之前的大唐是没有户税的。

大约每一户平均缴纳250文。

李隆基说道:“继续说。”

“田租400万石。”

李隆基问了一嘴:“田租已经开始收了么?”

“现在各县在统计,400万石没有问题。”

租庸调里的租,收的粟,这不是田税,是丁税,每丁每年缴纳粟二石。

这其实不算重,唐初施行的均田制,例如每户有田一百亩,按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一年出粮100石,一户平均6人,一户加纳12石田租,还剩88石粟。

每人每天最多吃四斤,一天24斤,一个月720斤,一年也就8640斤。

而88石,等于斤。

按理说是有充足的余粮的,即便征收田租中需要百姓自己承担损耗,也还有余粮。

所以大唐初年,严格按照这一套税制,百姓过的都相当不错。

不过还有庸,庸是徭役的一种,叫力役,每年帮官府免费干活20天,一般协调到农闲的时候,这也不影响田租。

另外,每户每年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这就是大唐的税制租庸调。

租庸调的基础是均田制,也就是国家给百姓分配土地,

最新小说: 我当摸金校尉那几年 元气少女修炼手册 民国之猎鬼神 卡拉迪亚冒险日志 大明皇孙 抗战之血染长空 天朝笑林拾遗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一路行之神传 三国小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