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夜皇帝遇刺的消息传播得极快,没过几天,云岚、周晔以及朝廷直辖区内的大多数督抚大员都上了折子,除了表示对陛下安危的关心、歌颂皇帝陛下洪福齐天未被宵小之徒所趁之外,就是要求刑部和当天负责安全的御林军尽早破案,皆言“不如此不足以平臣等之怒”、“不如此不足以安百姓之心”.
对此,皇帝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在批复中嘉奖勉慰一番也就是了。不过刑部尚书赵恺之就不能这么淡然自若了,要知道虽然这事儿御林军都指挥使余襄也要担一部分罪责,可是人家当时及时出手救了陛下一命,就算不能因此免刑,也总是免去了几分罪错。可他赵恺之就不行了,刑部原本就是掌管天下刑罚的衙门,现在发生了圣上遇刺这么大的事情,各边镇和督抚们纷纷上书请求速查,这样的压力让他顿时有种泰山压顶的感觉。
查,当然要查。可关键是怎么查,从何处查起。
现在唯一的物证,是三枚梭镖。
这里的梭镖不是古希腊那种长达六到九英寸的长形兵器,而是一种江湖暗器,其形如梭,扁平,尾部绑着一段红绸。暗器当然不是什么制式武器,都是自行锻造或者在铁匠铺定做而出,所以从它的来历上去查询基本是很难有什么收获。但是即便如此,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赵恺之还是派出人手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铁匠铺内查访,看最近是否有定做该样式梭镖之人。
除了铁匠铺,绸缎庄也是需要查访的对象。只是对这绸缎的来源,赵恺之更加不抱希望,因为那梭镖上绑的红绸乃是最常见的苏州丝绸,全洛阳乃至大魏朝各地都能买到,这叫人如何详查?
从物证上找不到线索,那就找人证。可惜当时正是花灯会高潮期,满街灯火辉煌,行人摩肩擦踵,谁也没法肯定身边的人是不是刺客。而余襄和周濬虽然很是积极地冲了下去,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结果自然也是空手而回。
既然人证物证都靠不住,那就只好四面撒网,全面打捞了。赵恺之一声令下,刑部捕快和洛阳府的衙役顿时四面出击,又是挨家挨户的搜查,又是封锁城门,搞得不亦乐乎,可就是没听说有什么收获。
虽然封锁城门,可像云铮这样的身份,要出城仍然容易得很,只不过那守城的御林军们毕竟是受到了余襄严令的,虽然云铮本人被告之可以随意进出洛阳,但却被要求不得携带随从。
按说以云铮的身份地位,出入都是应该带随从的,不过云铮显然还没有养成带随从的习惯,对御林军的这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