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青霉素,却很少有人知道磺胺这种药物。实际上,磺胺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虽然还未进入实际应用,但利用化合物来对抗细菌,已经在全世界医学界达成共识,磺胺类物质正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可以说,在1943年青霉素出现之前,磺胺才是抗菌药中的明星。
而1932年一位家庭英雄的出现,更是让人们相信,磺胺,迟早会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主力军。甚至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在备受质疑之后,都已经转向投入到磺胺的研究中。
德国化学家德国化学家格哈德·杜马克正是这个著名的家庭英雄。此时的杜马克已经确定红色染料——“百浪多息含有杀灭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只是苦恼于无法提纯和适用于临床,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第一个临床使用对象竟然会是他的女儿。
因为玩耍被割破手指的杜马克女儿爱丽莎感染了链球菌,最终导致败血症,这在当时就是绝症,因为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的抗衡链球菌。于是孤注一掷的杜马克想起了自己的磺胺药,于是,爱丽莎成了医学史上第一个磺胺药物的临床使用者。
幸运的是,杜马克的磺胺药很有效。
从这一天起,磺胺声名远扬。
只是,全世界的医学家和化学家们都无比困扰,如何从百浪多息中将真正的磺胺给提纯出来而不需要哪些多余的杂质,如若不然,哪些多余的杂质将会又引起一轮新的疾病,而且最可笑的是,为了治疗,所有人不得不用红色染料将自己染成一只犹如烤熟的龙虾,因为科学家们也不知道这种物质是在体外还是体内发挥作用,只能内外一起开整了。
而这种困扰,一直到1937法兰西帝国的特雷弗夫妻发现了百浪多息在人体内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才是真正的抗菌主力,磺胺才算是正式投入生产。
而这种名叫氨基苯磺硒胺的物质,在刘浪和赴上海购买仪器的叶企孙离别之前就告诉了他。
至于老叶同志能不能带着化工系的几名高材生提纯出磺胺或者是什么时间提纯出来,那就不是刘浪所能控制的了。因为刘浪之所以记得那个名称还是因为在南京指挥学院的一次生化书面考试中遇到过这样一则填空,最终靠眼睛好瞅到前排战友的答案,这才记忆特别深刻,否则你还能指望刘浪记住那玩意儿的提纯过程?那真是想多了。
不是刘浪专辅修过化学,合成氨的公式给他一百年他也憋不出来,特种兵也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