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会导致整个降落着陆精度变差。
而海上着陆平台的面积就这么大,所以为了控制芯一级火箭的着陆精度。这个降落伞减速模块会在低空大概一千米到几百米左右脱离,然后由芯一级火箭自己来进行降落着陆,并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整个着陆的精度,确保芯一级火箭能够成功的着陆在海上着陆平台上面。
至于这个降落伞减速模块呢,在失去芯一级的重量后,则会缓慢的降落到海面上,交由等待的船只进行大佬回收。
别看只是增加了一个降落伞减速模块,这其中涉及了非常多的技术。比如增加了这样一个模块或者说箭体后,整个火箭的重心会不会发生变化,火箭在飞行控制方面会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千米到几百米的高空上,芯一级火箭与这个降落伞减速模块分离后,如何在这么低的高度,这么近的距离及时调整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如何及时的调控火箭的降落角度方向,这都是难题。
所以这项技术一出现后,就迅速引起了整个世界航天领域的关注,大家都在争相研究这项技术,从而研制出来自己的超低成本火箭回收技术。
而国内的航天系统对于这项技术也非常感兴趣,派出了庞大的技术专家团队前来进行学习。在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后,这个技术专家团队对于这项技术也基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项技术也完全可以运用到现有的传统运载火箭上面,从而实现火箭箭体的降落着陆回收重复利用。
对此,吴浩他们也是非常无私的贡献了相关技术,向航天系统提供了全套技术图纸。这让航天系统的火箭专家们非常兴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这项技术光有图纸好像也没什么用,得需要相应的零部件和材料。
就说这个降落伞吧,采用他们传统的航天降落伞,其重量就大大增加,不止是重量,整个体积也是大大的增加,完全达不到设计要求。
所以他们最后不得不求助吴浩他们,并与吴浩他们这边达成了相关的合作协议。有对方提供相关的设计规格图纸,由吴浩他们负责生产相关的降落伞。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零部件方面,虽然航天系统也能够生产,但是成本太高了,反而向浩宇航天这边订购会便宜很多。
不管是这些零部件,事实上随着浩宇航天和航天系统合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交由浩宇航天这边进行生产了。除此之外,浩宇航天也开始承担更多的航天发射和太空运输任务。